新華社北京7月28日電 題:知識產權若何轉化應用?國家知識產權局解碼實踐樣本
新華社記者徐鵬航
數字經濟時代,數據知識產權若何賦能創新發展?專利若何轉化落地,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會?國家知識產權局2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,介紹浙江省知識產權強省建設有關情況,供給實踐樣本。
數據知識產權“落地”
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。“2021年以來,我們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指導下,開展數據知識產權試點。”浙江省知識產權局局長謝小云介紹,浙江省樹立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軌制以來,已吸引27個省區市的企業登記2.2萬件。
數據知識產權若何落地轉化?謝小云介紹,浙江省建成“數知通”數據知識產權一體化服務平臺,精準婚配供需。今朝已累計推送數據知識產權7006件,落地轉化1126件。
產業化過程中,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成或缺。杭州市國民當局副市長宦金元介紹,杭州市建設互聯網法院、數據知識產權法庭,審結全國首例將數據產品作為商業機密保護的行政訴訟案件,創新了數據類案件的審理思緒和裁判規包養則。
杭州某數據公司與韓國企業達玉成國首例數據知識產權“出海”協議;瑞安某公司應用甘蔗銷售剖析數據出資進股,被稱為“一根甘蔗甜了兩回”……謝小云介包養網排名紹,浙江省搭建多種數據知識產權轉化運用路徑,全省已累計實現轉化運用金額近77億元。
喚醒“覺醒”專利
一些科研結果,自產出起就被束之高閣。
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《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計劃(2023—2025年)》提出,梳理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,以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。
謝小云介紹,浙江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,盤點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10.2萬件,喚醒“覺醒”專利,為4.2萬家企業“牽線”1171次,推動“企業出題、高校答題、市場閱卷”。
值得留意的是,浙江在全國首創“專利公開實施”軌制,“先免費試用,后按需付費”,下降企業應用專利門檻。今朝,累計有8777件專利勝利“落地生金”,近非常之一的實驗室結果走向生產線。
同時,精準服務中小企業成長,聚焦人工智能、新動力等新賽道,累計供給超10萬次精準服務。布局6家專利密集型產品培養基地,打造線上推廣平臺,為企業授信融資63.8億元。
在杭州,知識產權正助力創新活氣持續增強。“杭州連續3年位居全球百強科技集群第14位。”宦包養網排名金元介紹,截至2024年末,全市企業擁有有用發明專利12.8萬件,專精特新“小偉人”企業478家,專利密集型產業增添值6460.5億元,占GDP比重30.8%,比全國均勻程度高17個百分點。
賦能鄉村發展
地輿標志是主要的知識產權類型,包養網 花圃對推動區域特點產業發展、助力鄉村振興等具有主要意義。
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,截至2024年末,我國地輿標志產品直接年產值已超過9600億元,實現“五連增”。
“甬優”系列雜交水稻在17個省市種植8000多萬畝,增產稻谷64億公斤,增添經濟效益168億多元;“蒼農一品”等名特優品“百花齊放”……據悉,浙江省已培養350個地輿標志產業集群,年產值衝破千億元,帶動13萬戶農平易近增收致富。包養行情
此外,知識產權也在助力傳統文明煥發新活氣。謝小云介紹,浙江省發布14項知識產權助力傳統文明創新發展舉措,認定“非遺工坊”1500多家,“工坊+農戶”等產業鏈延長帶動就業近600萬人。
發佈留言